财闻网公众号
您掌中的财经信息服务商。

比依股份公告,公司计划调整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将原定的不超过6.24亿元调整为不超过4.82亿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同步修订了发行预案、方案论证分析报告、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摊薄即期回报及填补措施和相关主体承诺中的对应内容。
唐人神公告,2025年8月生猪销量40.61万头,其中商品猪39.36万头,仔猪1.25万头。2024年8月生猪销量30.34万头,其中商品猪27.84万头,仔猪2.5万头。同比上升33.85%,环比上升15.50%。销售收入合计6.82亿元,同比下降0.92%,环比上升15.72%。2025年1-8月累计生猪销量335.13万头,其中商品猪319.49万头,仔猪15.64万头。2024年1-8月累计生猪销量247.12万头,其中商品猪218.95万头,仔猪28.17万头。同比上升35.61%。销售收入57.56亿元,同比上升35.57%。
巨星农牧公告,2025年8月,公司销售生猪34.89万头,其中商品猪销售34.5万头、仔猪销售0.39万头,生猪销售收入5.82亿元。2025年1至8月,累计销售生猪258.25万头,累计销售收入45.76亿元。
浙海德曼今日20cm涨停,成交额6.80亿元,换手率4.83%,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3家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2.22亿元。
东方明珠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人民币50,000万元参与设立郑州航空港先进计算一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基金中的出资比例不超过50%,并担任有限合伙人。该专项基金拟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受让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股权,以超聚变公司的股权增值实现投资收益。首期基金中,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25,500万元认缴出资,约占首期基金募集规模的49.95%。
伟时电子公告,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伟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主要内容为: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此次发行应严格按照报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申报文件和发行方案实施。本批复自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公司将根据批复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相关事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三七互娱今日涨停,成交额40.86亿元,换手率11.90%,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深股通专用席位买入3.07亿元并卖出3.04亿元,2家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1.08亿元,有1家机构专用席位净卖出1485.72万元。
据乘联分会消息,反内卷浪潮正推动车市向“降价减少、促销平缓”的方向转变,车市运行日益平稳。根据车企官宣降价或新车价格实质性突破近两年最低指导价的规则统计:今年8月份有23款车型降价(去年同期29款和2023年同期25款),当前市场保持相对稳定。2025年8月新能源车的促销力度维持在10.7%的中高位水平,较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较上月微增0.5个百分点。2025年8月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力度稳定在22.9%的水平上,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较同期增加0.9个百分点。
春兴精工公告,控股股东孙洁晓先生持有的公司股份1.7亿股将于2025年9月23日至2025年9月24日在京东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二次公开拍卖,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55.91%,占公司总股本的15.05%。本次司法拍卖事项尚处于公示阶段,存在中止拍卖或撤回拍卖的可能性,拍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如上述股份全部拍卖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或将可能发生变更。
益生股份公告,2025年8月白羽肉鸡苗销售数量5791.85万只,销售收入2.14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2.34%、2.81%,环比变动分别为1.68%、112.77%。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苗销售数量621.69万只,销售收入922.83万元,同比变动分别为0.16%、10.17%,环比变动分别为21.45%、82.45%。公司2025年8月种猪销售数量8592头,销售收入1910.66万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97.30%、159.19%,环比变动分别为5.15%、-1.91%。
成都华微公告,公司与某客户签订采购高速高精度A/D转换器等各型号产品的采购框架协议,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1.05亿元(含税)。本合同为公司日常经营合同,公司已履行了签署本合同的内部审批程序,本合同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公司股东会审议。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计量技术规范提档升级行动方案》,围绕“实施计量技术规范升级计划”和“完善计量技术规范支撑体系”两个方面,部署16项主要任务。《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计量技术规范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完善以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为主体,部门、地方、行业等计量技术规范为补充,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国际兼容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计量技术规范支撑体系更加完善,计量技术委员会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以计量技术委员会为主体,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专业计量站等为补充的“1+N”计量技术规范支撑体系。新建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15家以上,新设专项工作组50个,新吸纳计量专业人才500名;制修订1000项以上计量技术规范,关键领域计量技术规范覆盖率达90%以上,国际计量规则话语权显著提升。